執行團隊

team team team team team team team team team
東南亞研究中心團隊

劉堉珊博士 | Dr. Liu, Yu-Shan


劉堉珊 博士
Dr. Liu, Yu-Shan

 
  • 職稱:副教授
  • 研究與教學領域:人類學理論與方法、離散與移民人群、族群關係、東南亞客家、 藏人社群與苯教研究、喜馬拉雅與南亞區域研究、博物館與文化資產
  • 信箱:ysmiul@gmail.com; ysliu@mail.ncnu.edu.tw
 
  • 現職: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東南亞學系副教授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東南亞研究中心組長(2016/08-)
      臺灣人類學與民族學學會第31屆理事(2021-2023)
    《全球客家研究》編輯委員會委員(2017-)
 
  • 經歷:
      臺灣人類學與民族學學會第30屆秘書長(2019-2021)
      國立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人文社會學系 約聘助理教授(2015/08-2016/07)
      國立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人文社會學系 博士後研究員(2013/04-2015/07)
      日本大阪國立民族學博物館 日本學術振興會外國人特別研究員(2011/03-2011/05)
 
  • 期刊論文一覽
 
學年度  著作
 2021 劉堉珊(2021)。從南亞到法國: 當代流亡藏人的跨國再遷徙, 考古人類學刊, 94, pp.89-144 (TSSCI)
 2021 劉堉珊(2021)。客家社群在印尼亞齊的發展: 社群關係、社團組織與當代跨國網絡的形成, 亞太研究論壇, 69, pp.125-168
 2020 劉堉珊(2020)。未被書寫的歷史: Mary Somers Heidhues歷史民族誌對當代印尼客家研究的啟發, 台灣東南亞學刊,15, 2, pp.155-191
 2018 劉堉珊(2018)。臺灣客家文化館舍的發展與脈絡分析, 博物館與文化, 16, pp.23-46
 2016 劉堉珊(2016)。臺灣客家研究中的東南亞視野, 民俗曲藝, 194, pp.155-207 (TSSCI)
 2016 劉堉珊(2016)。印度流亡藏人苯教信仰者的邊緣化處境與生存策略, 考古人類學刊, 84, pp.145-190 (TSSCI)
 2015 LIU, YU-SHAN (2015), Schooling and Politics: Textbooks and National Identity in the Tibetan Schools in India, Contemporary South Asia, 23, 4, pp.456-478
 2014 LIU, YU-SHAN (2014), Rethinking the Recently ‘Discovered’ Bon/Zhangzhung Traditions: The Case of ‘Yungdrung Shon Dance’ (g.yung drung shon rtsed), Current Issues and Progress in Tibetan Studies: Proceedings of the Third International Seminar of Young Tibetologists, pp.271-289
 
  • 研討會論文一覽
 
 學年度  著作
 2020 〈離散的動態性與社群性: 以自南亞移居法國之藏人難民為例〉。發表於「2020年科技部人類學及族群研究學門成果會議 – 面向世界的變動與流動: 人類學與跨學科的連結」, 2020年10月31日至11月1日。竹北: 國立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
 2020 〈亞齊客家與「周邊」: 班達亞齊與美倫初探〉。發表於「客家與周邊人群工作坊」, 2020年10月16日至17日。新竹: 國立交通大學。
 2019 Mobility, Multiple-locality and Community Formation: Relocating Tibetan Diasporas Today. Paper presented at the 15th Seminar of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ibetan Studies (IATS). 7-13 July 2019, Paris, France.
 2018 Refugee Policies and Identity Politics: the Cases of Tibetan Communities in Exile. Paper presented at the 9th East Asian Regional Conference in Alternative Geography (EARCAG). 13 December 2018, Daegu, Korea.
 2016 Renegotiating Bon Identity among the Younger Generation in Exile. Paper presented at the 14th Seminar of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ibetan Studies (IATS). 19-25 June 2016. Bergen, Norway.
 2015 The Role of Monastics in the Formation of Bon Identity in Exile. Paper presented at the 2015 Joint Meeting of Taiwan Society for Anthropology and Ethnology (TSAE) & East Asian Anthropological Association (EAAA). October 3-4, Taipei, Taiwan.
 2015 2015 Rethinking the debates on ‘traditions’ of Bon and Zhangzhung. Paper presented at the conference China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Shang Shung Culture Studies, held by 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 September 18-21, Beijing, China.
 
  • 專書中之論文一覽
 
劉堉珊、劉瑞超、張維安(2022)。〈新竹客家與東南亞文化的相遇〉。收錄於蕭新煌、張翰璧主編,《台馬客家帶的族群關係:和諧、區隔、緊張與衝突》,頁345-385。桃園:國立中央大學出版社;台北:遠流。
張翰璧、蔡芬芳、劉堉珊、蕭新煌(2022)。〈當代族群關係的理論取向與分析層面〉。收錄於蕭新煌、張翰璧主編,《台馬客家帶的族群關係:和諧、區隔、緊張與衝突》,頁39-73。桃園:國立中央大學出版社;台北:遠流。
劉堉珊(2022)。〈宗教、族群與國家:印度錫克教徒的認同政治與跨國離散〉。收錄於《當代亞洲民族問題》,洪泉湖編,頁231-252。台北:五南。
LIU, YU-SHAN (2018).  Annual Commemorations and Celebrations: Negotiations of Identities in the Bonpo Settlement in Dolanji. In Tibetan Subjectivities on the Global Stage: Negotiating Dispossession. Shelly Bhoil and Enrique Galvan-Alvarez ed. Pp. 213-232. Lanham, Boulder, New York, London: Lexington Books.
劉堉珊(2018)。〈國家、族群與地方:中國當代客家博物館的建置與知識論述發展〉。收錄於張維安、何金樑、河合洋尚編,《博物館與客家研究》,頁119-137。客家委員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
劉堉珊(2015)。 〈當代臺灣客家族群經驗對東南亞客家論述發展的可能影響〉。 收錄於張維安編,《客家文化、認同與信仰:東南亞與臺港澳》,頁255-287。桃園市:中央大學出版中心;臺北市:遠流。
劉堉珊、張維安(2015)。〈嘗會與臺灣客家社會特質的分析〉。收錄於張維安、連瑞枝編,《族群、社會與歷史:莊英章教授榮退學術會議論文集(上)》,頁309-339。新竹市:國立交通大學出版社。
劉堉珊、張維安(2015)。〈國家政策、客家族群與臺灣社會〉。收錄於《客家族群與國家政策:清領至民國九O年代》,頁219-251。南投: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 書評及其他:

2021  〈儀式與宗教用物:北印度苯教藏人的mkha’long gsang mdos〉。《原住民族文獻》47: 138-140。
2018  〈顛簸「跌」進中爪哇:「師生國際參與」參與了什麼(下)〉。刊登於《芭樂人類學》,2018年10月 1日,網址:http:guavanthropology.tw/article/6682
2018  〈顛簸「跌」進中爪哇:「師生國際參與」參與了什麼(上)〉。刊登於《芭樂人類學》,2018年5月 28日,網址:http:guavanthropology.tw/article/6663
2017   劉堉珊、張維安。〈閩西客家博物館田野紀要〉。《全球客家研究》8: 197-222.
2016   書評Wen-Chin Chang. Beyond Borders: Stories of Yunnanese Chinese Migrants of Burma. 《臺灣人類學刊》14(1): 150-155。
2016  〈「難民」身份的意義轉變:法國藏人家庭田野紀實〉。刊登於《芭樂人類學》,2016年8月 1日,網址:http:guavanthropology.tw/article/6537
 
  • 研究計畫:

1. 計畫名稱:移動的僧侶與新的「供施」(mchod yon)關係:當代本叫信仰的跨國傳播及網絡建立(MOST 111-2410-H-260-013-MY2)
    參與角色:計畫主持人
    執行時間:2022/8/1-2024/7/31
2. 計畫名稱:社群、地方與跨國:臺灣東南亞移民/工的自我身份建構與族群文化敘事(MOST 110-2410-H-260-028-)
    參與角色:計畫主持人
    執行時間:2021/8/1-2023/7/31
3. 計畫名稱:「邊地」族群政治中的離散經驗與身份協商:喜馬拉雅高地邊區客居藏人的群際關係與生活日常( MOST 108-2410-H-260-039-MY2)
    參與角色:計畫主持人
    執行時間:2019/8/1-2022/7/31
4. 計畫名稱:族群與空間:台灣客家族群關係的比較 – 北臺灣臺三線客家廊帶之族群關係:產經、宗教與客家廊帶之浮現(MOST 106-2410-H-260-020-MY2)
    參與角色:共同主持人
    執行時間:2018/8/1-2021/7/31
5. 計畫名稱:當代流亡藏人的跨國再遷移:以自印度移居法國者為例( MOST 106-2410-H-260-020-MY2)
    參與角色:計畫主持人
    執行時間:2017/7/1-2020/6/30
6. 計畫名稱:界域之間的身分政治與「國家」關係:從東/南亞兩個跨國流亡社群的身分境遇反思「難民」政策的為與不為(MOST 106-2420-H-260-009-)
    參與角色:計畫主持人
    執行時間:2017/6/1-2018/8/31